从2016年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新政,到2017年的安大略新政,再到2018年帝国银行房屋抵押贷款政策的变化,背后都串连着一条看不见的红线,那就是对外国投资者及海外资金的区别性对待。
许多业内人士对于用加征外国买家税和其他对海外资金区别性对待的政策来调控加拿大楼市一直不甚认同。一方面外国买家比例甚微已是公认的事实,另一方面楼市的真正症结还是在本地炒房客以及为炒家提供温床的相关利益链各方,所以有专家一度认为加征外国买家税起不到真正的楼市降温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这个观点可以说还是部分成立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打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第一枪,但几经沉浮,省政策还莫名其妙妥协了,房地产市场不久也创出新高,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政策的失败。安大略后发制人,房市调控对独立住宅而言确实是成功了,但公寓价格却越调越高,加之房屋租金一路高涨,让中低收入者和首次置业者更是欲哭无泪,可以说政策也仅仅是成功了一半。我们都知道,公寓作为投资性房产的属性更高,而且投机性资金也更愿意在其中兴风作浪、囤积倒卖。
为什么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始终没有对本地炒房客以及为炒家提供温床的相关利益链各方进行真正的大力度打击呢?这就要问政府决策者他们自己了。可能是为了保证一些人的利益,可能是为了票仓,也可能是投鼠忌器,怕一损俱损……总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该涨的管你15%还是20%,涨得一点都不含糊,调控政策对其而言形同虚设。
加拿大本地媒体最新报道称,RBC总裁David McKay在纽约银行会议上说:“我们不需要外资把加拿大房地产作为储钱罐。如果资本进来,只是放在放在房子上,没有产出,就是在扭曲我们的市场和我们的居民的生活,所以要说不!”
RBC现为加拿大最大的房屋按揭贷款机构,McKay表示,他支持政府针对外国买家出台的投资税等一系列措施,以及其他给本国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政策。
作为加拿大四大银行之一的掌控人,他自然是要向联邦政府表忠心的,这点没什么奇怪。但McKay也将政府这一连串调控政策背后的意图透露得清清楚楚了,那就是:不再欢迎外资进入加拿大房地产市场。
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只要是在牛市的涨升段切入,早买晚买总是赚钱的,外国投资者赚到了钱再转出去,一方面使市场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政府却捞不到多少好处,甚至其报酬率比忙进忙出的地产经纪还要低许多。而房市连续涨升,对政府而言社会舆论与民众各方的压力甚至会累及其政治地位。所以权衡之下,当然情愿不赚这个微薄的税收回报,而是要争取民意和舆论支持。
而本地炒家就不同了,这将实质性打击到楼市赖以生存的根脉和千丝万缕的商业利益链,对政府而言一方面有可能账面税收损失会大上许多,另一方面潜在的票仓流失等政治威胁也深不可测,当然权衡之下不会去贸然采取严厉行动,而只是试探性出一点政策。
由此看来,今年在加拿大的外国投资者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不列颠哥伦比亚已经先发制人了,安大略就算不上调这个5%的外国买家税,相信也会在别的地方给外国投资者添堵的。
而一旦加拿大政府开始大规模推出新政策打击本地炒房客和囤房客之类,那么说明联邦政府已经想清楚了,宁愿冒政治风险也要让房市低头,那么这场房市调控大戏才算是真正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