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星期以前,姜超团队在北美路演时写了一篇报告《投资中国的历史性机会》。3周过去了,这一次中国的资本市场表现的很争气,不仅债券牛市继续大涨,股市也出现了难得的吃饭行情。
目前公布的10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依旧不佳,如果只是靠喊话声音大,并不能打消大家心中的疑虑。为何他们只是出去走了一圈,就对中国经济充满了信心?
1
海外华人励志启示,没有中等收入陷阱
在加拿大和美国,因为是移民国家,所以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
比如说目前美墨边境的“大篷车移民”闹得沸沸扬扬,一群又一群来自中美洲的移民大军,坐着大篷车千里迢迢来到美墨边境,试图移民美国。而特朗普则是派出了几千名士兵严阵以待,防止非法移民偷渡入境。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为什么特朗普对于这些移民如此紧张?
其实加拿大也是一个移民国家,而且在历史上对难民极其友好,在二战结束之后,加拿大接收了19万欧洲难民,在越战结束后加拿大接收了5万多越南难民,而由于叙利亚战争,最近几年加拿大接收了大量叙利亚难民。过去的难民都很好地融入了加拿大社会,但这一次的叙利亚难民过去以后,却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
一方面,是对难民的百般刁难,另一方面则是对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大开其门,这说明这些发达国家并不是不欢迎移民,而是移民的大门并不是对所有人打开,而主要是对有钱人、高科技人才开放。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件事,虽然人生而平等,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再来看下海外华人的处境,虽然在移民海外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不公平对待,例如美国和加拿大都出台过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但是华人依旧是在当地生根发芽,经过几代人的打拼之后,在当地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在中上层。
比如说在美国,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2016年美国的四大族群当中,亚裔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8.1万美元,高于白人家庭的6.5万美元,西班牙裔家庭的4.8万美元,以及非洲裔家庭的3.9万美元。而在亚裔当中,华人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是7万美元,同样高于白人、西班牙裔和非洲裔家庭。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6小时,而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周工作34.5小时,欧盟员工平均每周工作36.4小时,就连一直以勤劳著称的德国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也只有34.9小时,均远低于中国。而在中国香港,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到50小时,香港的财富也与其勤劳有关。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1万美元,大家都很担心我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担心未来经济有压力。但其实很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其实是因为懒惰等原因。而海外华人的励志经历告诉我们,对于华人而言,其实不管在哪,都可以凭借努力奋斗过上好日子,这说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并不存在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每个人都这么努力,怎么可能没有希望呢?
2
房价下跌不是末日,没有暴跌不是危机
但是有人会说,虽然我们大家都很勤奋努力,但是问题也很严重啊,这几年居民举债买房,产生了严重的地产泡沫,万一房价大幅下跌了怎么办?毕竟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且大家谁也不知道房价会跌多少,会有多大影响。
确实,放任居民举债买房是条不归路,相信如果大家看到了今年消费增速大幅下滑的恶果,肯定会遗憾当初我们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我们在16年写过的报告《居民加杠杆、危险的游戏!》、17年的报告《繁荣的顶点》,包括我们在过去两年一直在怒怼高房价,其实是就是担心举债发展会带来现在的后果。
但是经济发展就像人一样,并不是犯了错就没有了机会,而这一次我们去了加拿大,发现他们过去犯了和我们一样的错误,但是只要愿意改正错误,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
在金融危机之后,加拿大全国的房价涨幅高达220%,而在多伦多、温哥华等大城市,房价上涨主要发生在2013年以后,13年至今的房价涨幅超过一倍。房价上涨的原因包括海外买家涌入导致的投机买房等,但核心原因还是在于超低利率环境,刺激居民持续举债买房,目前其居民债务/GDP已经超过了100%,居民债务/居民收入已经超过150%,这比我们中国还要严重得多。
虽然房价大幅下跌,但是并没有导致加拿大经济的崩盘,其经济依然保持持续的增长,我们观察到其房价下跌有如下两个重要特点:
首先,虽然房价涨幅超过一倍,但是房价并没有因为下跌50%而跌回到原点,即便最先征税的温哥华,其房价跌幅也在30%以内。
其次,并不是所有房子的价格都在跌,投机性比较强的别墅房价格大幅下跌,但有刚需支撑的公寓房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加拿大的房价变化其实可以对中国的未来的房价走势给出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预计这一轮中国房价的跌幅应该也不会超过30%。本轮房价的上涨始于2015年,过去4年当中许多城市的房价上涨了一倍左右,这种短期大幅上涨的背后有着居民巨额举债的推动,显然不合理。但是另一方面,过去4年中国GDP的名义增速每年都在10%左右,4年下来累计增幅达到40%,这意味着至少有40%的房价上涨应该是合理的,所以哪怕房价下跌,应该也不会跌回原点,而我们认为,跌30%左右应该是极致。
我们知道在中国购房对首付有着明确的要求,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三成以上,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在五成以上,因此只要房价跌幅不超过30%,就不会出现大量的房屋负资产,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就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冲击。
其次,这一次的房价下跌,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会有显著差异。对于投机性的购房,尤其是在三线以下城市,由于缺乏人口流入、产业支持,其房价上涨明显是受到棚改货币化的推动,而目前棚改货币化正在陆续退出,所以这些投机性购房的区域房价会面临大幅回调的压力。
但是在一二线城市及其周边,人口依然在持续流入,而且拥有产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支撑,其房价上涨背后有着刚需的支持,加上过去几年为了调控房价而实施的限购政策,其实一旦略有放松就会带来新增需求,所以一二线房价的跌幅应该相对有限。
所以,对于未来中国的房价下跌,其实没有必要过于恐慌,首先其跌幅应该有限的,不会普遍击穿30%的首付比例、引发对金融危机的担心;其次在中国经济命脉的广大一二线城市,由于人口流入等刚需的支持,其房价跌幅相对更小。
因此,与我们类似的加拿大已经用经验告诉我们,房价下跌并非世界末日,经济离开了房地产照样可以正常运转!
3
教育医疗才真值钱,服务消费就是未来
问题是,中国经济如果离开了房地产,未来还能靠什么?
第一个答案是服务业。
在中国学区房很受追捧,比如说目前上海的房价已经阴跌了不少了,但是学区房的价格其实并没有怎么下跌,这就是教育的价值。
所以,教育、医疗这些服务业,一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
而第二个答案,其实是来自于资本市场。
其实,加拿大拿得出手的产业并不多,比如说加拿大的油砂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政府效率低下,修不了油管,所以油价卖得特别便宜。以前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但是这几年也熄火了,那么加拿大凭什么还能这么发达?
所以,在房地产熄火之后,加拿大经济靠的是服务业,以及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支持居民财富增长,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服务业和美国经济,那么靠什么发展服务业,美国经济强大的奥秘又是什么?
4
美国强大全靠创新,华为代表中国希望
我们观察美国经济结构,和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美国,其经济当中的80%都是服务业,而第二产业占比18%,目前美国GDP总量为20万亿美元,对应服务业增加值为16万亿美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约为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总量约为13万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占比为52%,对应6.8万亿美元,而第二产业占比40%,对应5.2万亿美元。
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其实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比中国经济强大的主要部分在于服务业,其服务业增加值是中国的两倍还多。
那么,我们要问,凭什么美国服务业比我们强大?
服务业最显著的差异其实是在工资。
我们统计了交运、信息服务、金融、商业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六大服务行业的工资,发现美国平均工资约在5万美元左右,而中国则是在5万人民币左右,差距恰好是中美的汇率,整整达到了7倍。
所以,美国服务业比我们强大,并不是他们服务的比我们更好,而是他们的工资比我们高太多了,所以互相服务的更愉快。
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服务业可以拥有这么高的工资?
根本来源还是强大的高端制造业。美国貌似没有多少制造业,其实他们是没有低端制造业,而是占据了制造业的最高端的研发和设计,攫取了最大的利润。
我们可以以苹果公司为例,来理解美国强大的原因。
目前,苹果公司的手机大约可以卖到800美元一部,而全球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大约在400美元,而智能手机的生产成本大约也在4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苹果手机每卖一部可以赚400美元,而其他手机商根本赚不到钱。而这也是手机产业链多年的写照,苹果以不到20%的手机销量份额占据了手机产业链80%的利润份额。
苹果手机每年的销量在2亿部,因此其靠卖手机就可以实现800亿美元的利润,再加上10多倍的估值,其股票市值就高达1万亿美元。
但是,华为的巨大进步让我们眼前一亮,看到了希望!
过去,华为手机的平均售价只有不到300美元,但是Mate20在欧洲的售价达到800欧元,其实已经达到了苹果手机的定价范围,这意味着华为已经正式进入苹果所垄断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开始分食苹果手机的利润。而近期苹果公司的股价大幅回调,原因在于其销量和业绩展望都出现了明显下调。为什么美国人对华为如此紧张,甚至直接禁止华为进入美国手机市场,其实是害怕华为对苹果等核心产业形成冲击,创新是美国经济强大的根本!
正是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使得华为拥有自己的芯片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华为比腾讯、阿里等公司还要伟大,因为后两者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而华为则是在海外市场充分竞争,而且是攻城掠地,持续向最高端迈进。
而中国的经济总量是1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能够有十几个华为出现,其市值总和就会达到中国经济的总量,其创造的财富将足以增加中国居民的收入、化解债务泡沫的风险,中国经济也会充满希望。
5
收缩货币打击投机,减税降费股债双牛
既然华为代表了中国的希望,那么为什么华为只有一个?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做华为要投1000亿人民币搞研发,还不一定能见效,这个太难了。而在货币超发的环境下,大家首选是做恒大、做碧桂园,君不见中国过去6年当中有4年的首富都是房地产老板,而美国的首富一直是科技巨头,微软的盖茨做了20多年的美国首富,最近刚刚换成亚马逊的贝索斯。
我们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企业研发支出很大,2017年平均每家研发费用超过2亿美元,而A股上市公司每家研发费用仅为1亿多人民币,两者相差近10倍,这说明中国公司的研发费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过去由于货币超发,税负过重,所以使得大量企业喜欢投机地产泡沫,而忽视研发创新。如果未来我们下决心收缩货币、减轻税负,那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像华为学习,再加上每年1000万大学毕业生作为后盾,中华民族又是如此勤奋努力,那么中国的研发创新就充满希望。
6
展望未来,中国正面临历史性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继续货币超发,其对应的是拉美滞胀模式,这意味着应该配置房子商品等实物类资产,而金融资产没有配置的价值,这其实是我们过去10年的经历。
第二种是大规模基建,对应的是日本式的长期萧条,因为政府投资挤出一切有效投资,经济没有效率,对应的是债市长牛,股市长熊。
最后一种是美国式减税,对应的是股债双牛,尤其是创新将迎来长牛行情。
我们认为,过去两年的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代表着我们已经下决心收缩货币、不会走货币超发老路,而对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终身追责、意味着基建投资只是托底而非强刺激,而增值税和个税的减免、税收增速的大幅下降意味着减税降费已经上路。
因此,中国已经选择了收货币、减税负,这说明我们有望走向美国式的股债双牛之路,今年债券牛市已经大放异彩,而未来新一轮股票牛市正在孕育当中,所以我们说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着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作者:姜超等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