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环球新闻网报道,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加拿大年轻人“啃老”现象越来越严重。数据显示,加拿大2017年新屋平均售价为每户751,881加元(约合559,123美元),目前房地产行业占加拿大GDP的12%。房价居高不下、银行持续加息概率提升,以及年轻人收入提高缓慢等,都让不少“千禧一族(Millennials,18-34岁)”有心无力。
“千禧一族”只好在买房时“啃老”:35%受访者表示他们必须“啃老”才能付得起购房首付,这个比例在加拿大各年龄段是最高的。调查显示,1981年加拿大25到29岁的年轻人寄居在父母家中的比例只有11%,而2011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25%,而20到24岁的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比例更高达59%。
房价和生活物价的升高,就业和收入不稳定,使得年轻人无法承担独立生活的费用。而就业前景不佳又逼使许多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加拿大年轻人重回校园接受高教或者选修技工课程,以便能够有更好出路。这个漫长的成年教育通常维持到他们三十岁生日。靠普通的工作收入交完税过独立生活要存下八万十万的首期非常难,只有住在父母家中减少衣食住行中占最大头的住的固定开销,才可能买到自己的物业。
大温哥华地区近年来已经是加拿大房价高涨、全球房价高涨的代表,住宅昂贵是一个事实,住在全球最贵城市的物业里面,如果房子不是你的,其焦虑是可想而知的。房地产网站Point2 Homes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温哥华在北美地区的不可负担城市里贵得没朋友,程度已经超过了美国纽约和旧金山这样的城市。温哥华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 8万美元,而房价的中位数是140万美元,是前者的17倍多。
啃老现象在全球蔓延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社会以年轻人“经济、行动和人格独立”为荣,到了成年还猫在父母身边是“缺乏独立性”的象征,会被社会耻笑。伴随着房价的上涨,啃老现象在全球蔓延。
美国《纽约时报》杂志刊登亚当·戴维森的文章“权威消息:‘啃老族’不会再离开了”,指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父母家“啃老”并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的趋势。戴维森引用专家的观点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深入和职业发展模式的变化,社会的两极化正在加剧,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走上成功的发展道路比父母那一代人困难得多。于是,很多年轻人选择搬回父母家住,缓解经济压力。
在澳大利亚,由于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渐渐发现已经越来越难以承担购买一套房子的费用了。根据最新的统计,澳大利亚年轻人中向父母借钱来支付购房首付的比例现在高达54%,所借金额平均为85,380澳币,这一数据比澳大利亚平均工资80,196澳币还高了5,000澳币。
美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年轻人独立性很强,一般人高中一毕业到大学读书或出外工作就与父母分开居住,以后极少有人会再回到父母身边与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2014年18到34岁的年轻人中有32.1%人与父母同住,略高于与配偶或伴侣同居的31.6%,这是130年来的首次,也就是说,目前将近三分之一的年轻人选择与父母同住。说明美国的千禧一代“啃老族”正在增加,也显示出经济变化对美国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的巨大影响力。
根据法国一家民间教育基金会的统计,法国25岁以上仍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有130万人。欧洲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在18岁至34岁年龄段中,36.5%的法国人住在父母家,至少有45%的同龄段比利时人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其中男性为49.8%,女性为40%。
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公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英国约有280万年轻人与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房价继续上涨,未来十年里这一数字将再增加100万。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英国平均房价上涨了52%,同时英国21至34岁的年轻人与父母同住的人数同期也增加了32%,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23%。然而英国人平均工资在这一时段只增加了14%。报告称,房屋的支付能力成为人们决定是否与父母同住或者搬回家住的重要原因。
最新调查显示,由于香港楼价及生活成本高企,有47%的家长还在为已成年的下一代提供经济支持,其中六成受养子女已超过30岁;52%的家长正负责成年子女的教育支出,其次是水电费、杂费等日常开支及医疗费用;另外,分别有19%和18%的家长表示,会帮助子女支付置业和旅行费用。香港楼价以平均家庭收入的18.1倍成为了全球第一难买房的地方。这意味着,如果以香港家庭平均年收入30万港元、楼价平均542万港元计算,一个家庭需要不吃不喝18.1年才能买到一套房。
不过在内地,靠父母资助买楼的年轻人可能更多。世邦魏理仕访问了1000名22岁至29岁年轻人,超过三分之二,即66.6%的受访者表示都是由父母资助买楼。
当啃老从中国蔓延至全世界的时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全球房地产已经存在较大危机,房价对于年轻人的收入来说变得不可企及,他们不得不通过向上一辈求助的方式来达成买房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高房价是断然难以持续的。